笔趣阁 > 科举反面教材全解 > 128.还政(大结局)

128.还政(大结局)

笔趣阁 www.bqg520.cc,最快更新科举反面教材全解 !

    “乾宁长公主到。”

    这声唱诺响起, 日华殿内无论贵妇还是奴婢,全部起身, 肃目看向殿门口。

    一个穿着紫色长裙的女子进入宫殿, 这身衣服虽然是女子服制, 但是看着却庄严简洁了许多,说不出哪里不同, 但是穿在来人身上,真的是好看又威仪。

    阖宫的人对着这个女子盈盈拜下:“乾宁殿下。”

    乾宁乾宁,人家这个封号还真没埋汰。满朝文武,见之俯首。就是七老八十的老封君,在乾宁面前,也不敢倚老卖老,一样得行君臣之礼。

    女眷和合着手朝前拜,头上的珠环微微前倾,叮叮当当作响。容珂继续往前走, 经过时, 语气淡淡地说:“无需多礼,诸位起来罢。”

    容珂身后还跟着许多臣子,其中便有夏家的人。夏家的女眷们见了父兄,少不得又是一番问理。

    日华殿里问好声此起彼伏,女眷们陪着太后说话,男子们随容珂议事, 如今能在日华殿相遇, 这是很体面的事情。一时间, 夏家人脸上都很是光彩。

    其他人亲人见面,和乐融融,而皇家自己这里则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早在听到容珂的时候,皇帝就站起身了,太后还稳稳坐着不动。太后是母亲,没有长辈迎晚辈的礼,这很正常,等容琅走下台阶,把容珂拉上来后,夏太后还是别过脸,不肯和容珂说话。

    容珂在太后五步远的时候,双手交叠,微微躬身顿首:“太后安好。”然后就直起身,自己入座,眼睛都没往右边瞅。

    容琅夹在中间很是为难。太后一幅容珂对不住她的模样,而容珂冷淡从容,一看就完全没把这点事放在眼里,更别说去和太后讨好,容琅叹气,默默坐到中间。

    容珂眼睛扫过女眷,问:“今日怎么来了这么多人?”

    夏九娘自知自己很快就要做皇后了,心里觉得自己身份不同,于是主动接话道:“回表姐,我们进来陪太后赏花。”她为了和容珂拉近关系,还换成了表姐。

    夏九娘的父亲,夏家大房支柱夏大郎有些吃惊,连忙低喝:“九娘,不得无礼。”哪能唤乾宁长公主为表姐?类似于皇帝的表妹入宫,见了皇帝,不一样得唤陛下?

    容珂却笑着伸手止住夏大郎的话:“九娘天真活泼,大舅不必如此。”

    这声大舅叫的夏大郎腿肚子发软,他说道:“殿下,九娘被我们宠坏了,不知轻重,殿下不要见怪。”

    容珂笑笑没说话,夏大夫人觉得自己就要当天子的丈母娘了,有心培养帝后感情,说道:“圣人最是孝顺,满朝文武谁不称赞?九娘这孩子看着淘气,但是在家里,也很是细心孝顺,这几日她害怕太后无聊,还特意进宫陪太后说话,我们都说这孩子淘虽淘,但却长了一颗玲珑心呢。”

    这样夸自己的女儿,夏大郎都有些尴尬。他听妻子转述了太后的意思,他也替自家高兴,可是培养感情,也不能操之过急啊。

    将一个女子和皇帝并列提起,这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行的。容珂听了这话,嘴边的弧度都不改,笑着看向夏大郎:“大舅好福气,女儿孝顺,可以定安。”

    夏大郎单纯以为容珂在夸赞夏九娘孝顺,笑而不语。夏之衡也跟着过来了,听到这话,面露奇怪,他凝神想了想,突然神色大变。

    “殿下息怒。”夏之衡立刻弯腰行礼,说道,“九娘家里已经给她定下来婚事,这几日频繁入宫,恐怕会耽误绣嫁妆,我等就先将九娘带走了,请殿下谅解。”

    夏九娘着急地“哎”了一声,夏大夫人更是恼怒:“你在说什么!”九娘都要选皇后了,做什么要诬陷九娘已经定了人家,这不是存心坏事吗?

    夏大郎也没想到夏之衡会这样说,他责怪地看向夏之衡,夏之衡转过眼,眼中光芒闪烁,充满了警告意味。

    夏大郎感觉不对,他脑子起回响起容珂的话,女儿孝顺,可以定安。

    夏大郎顿时脸色大变,定安公主,亦是孝平皇后,不就是王莽之女么。

    夏大郎惊得冷很涔涔,也赶紧跟着拜下身,话都说不出来。

    他怎么就被荣华富贵糊住了眼,两代皇后出自同一家,历史上得了善终的能有几个?他们只看到九娘成皇后之后的富贵,只看到夏太后在张罗选后一事,他们怎么不想想,皇帝和乾宁公主对此是什么态度呢?

    若是皇帝同意,这是大造化,若是皇帝不同意,这就是大祸害!而夏之衡请罪之后,乾宁公主笑着不说话,就连皇帝也是笑眯眯的,却没说平身,夏大郎在朝为官,怎么能不懂这其中的意思?

    看到父兄们突然面色刷白,战战兢兢,夏家的女眷都感到疑惑不解。

    怎么了?

    夏九娘脸上全是茫然,夏大夫人更是生气,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做请罪状,这成什么样子?也太丢人了。

    夏太后也不满:“你们这是做什么?”

    夏大郎趁机赶紧说:“禀太后,小女已经定亲,日后恐怕不能常来陪太后说话了。太后若是喜欢,不妨从其他官家挑几个伶俐娘子罢。小女无才无德,恐不能胜任。”

    夏九娘连忙说:“我能!”还没说完就被夏大郎骂了一句:“住口!还不起来,向太后、圣人和殿下请罪。”

    话说到这个份上,夏太后哪还听不出来,她想立夏九娘为皇后,容珂不同意。

    夏太后顿时沉了脸: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你要公然违抗我不成?”

    “天子无家事,皇后更是一国根基。夏家连着出两个皇后,就算我同意,恐怕容家的先祖也不同意。”

    夏皇后被气得哆嗦,手指指着容珂道:“太后发话,谁敢不从?我倒要看看,你敢擅权到什么地步。”夏太后转过头,对夏九娘说:“日后你照旧入宫便是。”

    夏大郎和夏之衡却齐声请命:“九娘已经另外定了人家,请太后谅解。”

    夏太后看着自己的兄长、叔父,感到气愤不已:“我还好好活着呢,你们敢违抗我的旨意,反而对她言听计从?”

    夏家男子都低着头,不敢说话。容珂笑着起身:“前朝还有事,我先走了。诸位表妹好好赏花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皇帝也跟着站起来:“阿姐,我和你一起走。”

    夏家的臣子们汗流浃背,战战兢兢地跟在容珂身后,也都离开了。

    夏太后气得脸色铁青,而夏家的女眷们面面相觑,都咋舌不已。

    她们原来只知道乾宁站公主权倾朝野,今日才真实体会到,这句话意味着什么。夏太后都挑明了说出来,而容珂只需一句话,就能把平日威风八面的夏家当家们吓得面无血色,忙不迭推辞。她们今日才算见识了,什么叫作说一不二。

    容琅一直随着容珂走回两仪殿。到了两仪殿,容琅屏退下人,对容珂说:“阿姐,母亲她优柔寡断,时常有小不忍之仁,你不要和她置气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。”容珂说,“只是觉得心寒。”

    儿子是皇帝,女儿掌权,做母亲的担忧女儿篡位很正常,但也很让人心寒。容珂在想,如果她是个男子,夏太后还会这样吗?

    这是一个必然不会有答案的问题,她从不排斥自己的女子身份,也从来不去想,我是男子会如何如何。反正她足够强大,夏太后就算猜忌又如何?就算想方设法拆散她的婚事又如何?反正夏太后都实现不了。

    现如今容珂有自己的公主府,有自己的封邑,也有自己的驸马人选,她全然独立,便是夏太后潜意识里重男轻女,又能影响到她什么?

    容琅看着母亲和阿姐的母女情越来越淡,心痛又无可奈何,只能宽慰容珂:“阿姐,母亲她困在后宫,只见过方寸之地,如果她有什么话没说对,你不要放在心上。至于她想让夏氏女当皇后更是异想天开,若不是你今日凑巧到了,便是我自己,也会推拒的。”

    只不过容琅的推拒,只能用“夏表妹很好,只是我们俩不太合适”这种话婉拒,但是容珂过来,一句“不行”,就解决了。

    容琅叹气,这就是他和容珂之间的差距。

    容珂和容琅因为夏太后的事,其实姐弟间还有芥蒂,如今容琅主动敞开了和容珂说心里话,容珂也叹了口气,和容琅推心置腹地交谈起来:“我也没想到,她拦着我的婚事就罢了,居然还想操纵你的皇后人选。虽说后宫妃嫔都看你的喜欢,可是皇后不同。中宫之位牵涉日后东宫太子,立皇后不是你的事情,那是天下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我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从南北朝到前朝再到如今,士族掌控朝堂数百年,他们的名望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动摇的。如今仕人间娶妻,还是追求娶五姓女,连皇室公主都比不过。当然了这也有我们自家的问题,但是仕臣愿意求娶名望之后就让他们去,只要你这个上位者把握住度,不要让士族过度掌权,民间这些虚名,由他们去。”

    人人都以求娶五姓女为荣,这些名望大族甚至都耻于向外通婚,其中就有皇室。可是说到底,五姓女何如公主过的恣意自在?虚名罢了,只要不触及权力根本,容珂根本不在意。

    “话虽如此,但是皇后之位,却不能再落到五姓女中了。既然阿姐在打压世家,那我们自己,就要为天下做表率。”容琅说。

    “你都这么大了,皇后该选什么人,你应当自己有数。过几日我会设宴,宴请京城五品以上官员之女入宫,到时候,你就自己看吧。”

    皇帝大婚,往往就是亲政的先兆。容琅听到这里,心里感动非常,忍不住站起身对容珂行礼:“阿姐,你对我的恩德,我一辈子不敢忘却。”

    容琅比任何人都要清楚,容珂现在手中权柄惊人,暗地里还有银枭卫支撑,相当于这是她的私兵。容珂若是想废除容琅,自立为帝,实在是举手之劳。

    而如今,容珂却将到手的帝位,轻描淡写地交到容琅手中。容琅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,对容珂的心襟佩服非常。

    容珂看着恢弘奢华的两仪殿,轻轻呼出一口气:“父亲离开,已经快七年了。”

    容珂摄政,也快要七年了。

    容珂收回心思,嘱咐容琅一些朝政上的事情,许多臣子的调迁贬谪,各个家族的暗中关系,以及她为政多年的心得。

    容珂和容琅一直谈到暮色四合。容琅看了眼天色,劝道:“阿姐,今日你就不要出宫了,住在永和宫吧。”

    “不必,宫门还没有落锁。”容珂站起身,对容琅嘱咐了最后一句话,“容琅,你要记得,你是帝王。自此之后,你的所作所为,所言所行,都不能出自心,而要出自脑。”

    容琅肃立深拜:“容琅记下了。”

    一个帝王,是不能有自己的私心的。他要平衡后宫,也要平衡前朝。夏家不是他的外祖家,而是太后外戚,他的妻子不是他的妻子,而是中宫皇后,就连他的妃嫔,也都关系着朝中各流派的势力。

    容珂深深看了容琅一眼,转身走出太极宫。

    容珂今日去临湖殿,本来是听说太后要赐婚,而萧景铎也被叫到后面,这才前去。没想到萧景铎往回走,她往后走,正好错开。容珂赶在宫门落锁前出宫,径直回了公主府。

    萧景铎听说容珂回府,立刻赶来见她。

    公主府正堂内,容珂正围着一扇屏风,慢慢踱步看着。

    萧景铎一进来就认出了这扇屏风的来历。他在蜀南当县令时,曾用双面绣赶制出一扇十折江山屏风,作为岁礼送到长安。其中幽州那幅,还是他的亲笔。

    “这么大的屏风,你怎么又搬出来了?”

    容珂看到萧景铎,挥手示意他走近:“这便是幽州吧?”

    “对。”萧景铎停了停,笑着睨她,“你又要说这件事?”

    萧景铎在幽州这幅画上画了秦王围城的事情,因为这件事,萧景铎没少被容珂嘲笑。

    “你自己提起的,我可没说。”容珂也笑了。她从一扇扇画绣前走过,轻声说道:“今日幽州刺史来报,说是幽州大旱,年成不好。他在折子中还说,他有心响应朝廷的农桑新政,但是下面的县令冥顽不灵,阳奉阴违,他也只能束手长叹。”

    “这确实不能全然怪刺史。我曾在剑南边疆担当过县令,长安、洛阳这等地方周边的县令,一个职位往往有数十人求,可是到了边远地方的中下贫县,朝中没有人愿意去就任,更别说科举出身、资质较高的进士。到最后,有才之士都耗在长安,而数量更广地域更阔的中下县,却没人就任,只能从当地招募乡绅豪族。这些乡绅大字都不识几个,治理之能远远不及科举出身的进士,这样一来,中下县和两京周边的望县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。”

    容珂也点头赞同:“确实。长安固然繁华,可是长安之外,天下还有很大啊。”

    萧景铎已经感觉出容珂的想法,果然,他看到容珂转过身,对他莞然一笑:“我已经和阿琅商量好了,等他大婚亲政之后,他留在长安,我便去边疆,梳理地方的政事。如今大宣看着欣欣向荣,但是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,实在不够。”

    萧景铎久久看着容珂,最后,他都不得不深深叹服:“你的胸襟气度,实在让人惊叹。”

    容珂于风雨飘摇时临危受命,执政以来雷厉风行,铁血强势,将上下官员收拾的服服帖帖,专心办事。她外平边患,内镇藩王,六年之间将一个新生的王朝治理的蒸蒸日上,万国来朝。可是在她权势的最巅峰,她能忍住诱惑,潇潇洒洒归政天子,自己去外府弥补吏治不足的缺陷。于危急时受命,于功成时身退,这份潇洒放权的气魄,便是萧景铎换位处地,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做到如此。

    那次对话的后续是这样的。萧景铎问:“那天在城墙上,你究竟有没有想过自立为帝?”

    “我想过。我犹豫了很久,后来我看到你送来的那扇屏风,大漠,剑南,关中,岭南,江南,这些地方我无数次在地方官的折子中听闻,可是我一个都没有去过。便是我夺位成功了,我也只能终身呆在长安,听人歌功颂德,却一辈子都不知道我治下的盛世究竟是什么模样。天下还有那么大,我不想把自己困住。”

    容珂性格中颇有些任性冒险,想一出是一出,这种性情,确实不适合做皇帝。更何况,容珂若是想称帝,那就要再好生杀一波人,其中包括她的嫡亲弟弟容琅,也包括她的母亲夏太后。

    她已经登上过天下权力的最高峰,剩下的对她已经没有吸引力了。她应当去,真正需要她的地方。

    而萧景铎做的,就是从背后紧紧抱住她:“你能这样想,我很开心。你若是真的称帝,我一定会支持你到底,可是之后的事情,却很是麻烦。”

    若是宣朝出了位女皇,后宫可怎么搞啊?

    乾元七年开春,乾宁长公主设宴,宴请京城中正五品以上的官眷入宫赏花,还特意说了可携带子女。这样就差明说的暗示谁看不出来,官夫人们都将女儿们打扮的花枝招展,入宫参选。这次摆明了是乾宁长公主给皇帝相看,后位不敢想,但是妃嫔之位,却还有许多。

    许多人都花式试探乾宁长公主的意思,乾宁身边的内臣近侍一时间被人追着跑,可谓八仙过海各有各的神通。至于夏太后……众臣往那个方向使力的很少,这件事究竟谁说的算,他们的眼睛还没老到看不出来,即使夏太后才是皇帝的生母。

    盛大的赏花宴之后,容珂便支持着容琅,接手朝廷中的折子,和宰相议事时也带着他。这下朝野皆知,乾宁长公主即将要归政天子,已经长成少年的皇帝容琅,要亲政了。

    许多人见了这一幕都感慨万千,乾宁这些年就是宣朝的无冕之王,她说归政就真的归政,光凭这份潇洒利索,就足够流芳百世了。更别说,她当政期间,还将宣朝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强盛时代。

    段公对着族中子弟感叹:“公主虽为女子,其手腕不输男子,其胸襟,远胜天下男子。我自愧不如。”

    连贤相之名流传天下的段公都这样说,其他人更是叹服非常。宣读封后圣旨之时,段公带着全朝臣子,心悦诚服地对容珂深深跪拜:“公主明德,天下之福。臣代天下人,谢过乾宁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诸公免礼。”

    “谢公主。祝公主千秋。”

    年初公开相看,四月时中书省起草封后圣旨,五月时,正式赐婚。除了皇后,此次还一同册封了四位妃嫔。等皇帝亲政后,另行选秀。

    帝后大婚定在了乾元八年六月。向来清闲的礼部仿佛上了发条,每个人都忙的脚不沾地。

    原先夏太后猜忌容珂不肯放权,闹得僵持无比,朝堂上虽然没人说,其实他们都知道。现在容珂大大方方地带领容琅熟悉朝政,夏太后的脸仿佛狠狠被打了一巴掌,乾宁公主根本不贪权,日后还要去边疆威慑外敌,而夏太后这样做,朝臣私下都觉得实在小家子气。

    夏太后也知道是自己小人之心了,心中对女儿生出愧疚之意,好多次派宫女去乾宁公主府,想和容珂修好关系。而容珂只是冷淡地将人晾在一边,理都不理。

    离皇帝婚期越来越近,容珂忙着安置自己的亲信,梳理朝堂关系。段公特意入宫,和容珂长谈许久。

    “殿下,银枭卫是你的私兵,当年江安王、梁王叛乱时,确实功不可没。这些年内乱已平,你用银枭卫网罗消息,监督朝中官员,初心是好的,可是,殿下,银枭卫的权力是单方面的,甚至连制约都没有,只要他们戴上面具,几乎可以为所欲为。如今是你主政,他们不敢放肆。恕臣说句大不敬的话,如果日后,宣朝出了位糊涂的皇帝呢?若到时银枭卫大肆编造罪证,排除异己,这就是倾国之祸啊。”

    容珂听后良久,都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萧景铎进来的时候,宫女说段公刚离开不久。

    萧景铎对容珂禀报:“右部今年又加了一百人,如今传递消息全用密语,消息链已经全了。”

    这是他们建设八年才取得的成就。一条可以直通民间的消息链,可以反过来监督官员,这是何等壮举?

    但是这次容珂听了,神情却不见多大变化。她说:“李叔年纪大了,我早就打算让他荣养,但是他不肯走。现如今银枭卫已经成型,也该让李叔歇一歇了。”

    容珂口中的李叔就是银枭卫大统领,银枭卫内部都知道大统领姓李。其实知道也没用,他们又不知道大统领长什么样子,光靠一个姓还能找出来人不成?不过萧景铎显然不会关注这些,他注意到容珂话中的内涵。“大统领要离开了?”

    白嘉逸一进来就听到这句话,他抬头去看容珂,看完之后又去看萧景铎,刚好和萧景铎的目光对上。

    左右两部一直是竞争关系,大统领,显然也只能从左右两部的长官中选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萧景铎和白嘉逸,只有一个人能成为大统领,掌握最高最大的权力。

    他们俩都对对方的身份心知肚明,容珂执政期间一直隐隐对抗。可是大统领只有一个,一个人上位,另一个就要被打压。大统领是容珂身边最信任的人,这点毋庸置疑。容珂只是暂避长安,日后又不是不涉政,也不是再不回来,能夺到大统领之位,对日后仕途有多大助益,傻子都能想明白。

    容珂说:“皇帝大婚在即,这是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,这几日不允许有任何意外发生。”

    萧景铎和白嘉逸都点头,示意明白。

    之后几日,左右两部对抗更甚,就连下面的人都能看出来,左使和右使,在争夺大统领一职。

    他们一直争了两个月。两月之后,银枭卫按例去宫里禀报,白嘉逸和萧景铎都在。禀事之后,他们正要退下,却听到容珂说:“左使留步。”

    白嘉逸的脚步顿下,左部的人立刻露出欣喜之意,在容珂面前,所有人都要摘下面具以示效忠,所以众人的神色一览无余。

    白嘉逸的心快速跳动起来,萧景铎转头深深看了白嘉逸一眼,先带着人走了。

    .

    几日后上朝时,百官鱼贯走入太极殿,一进殿就被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一群黑衣银纹的年轻人站在大殿西侧,那是武官的站位。他们脸上带着面具,冰冷无情,在熹微的晨光中很是令人生怖。

    百官都打起鼓来,这是要做什么?公主莫非临时反悔了?

    就在众人惊疑不定、猜测纷纷的时候,内侍唱诺:“圣人、长公主至。”

    在众臣的行礼中,容琅坐上帝位,而容珂却没有入座,而是站在堂前。

    “想必诸公也知道,这些人是银枭卫,算得上是我的绝对亲信。早年时政局动荡,我原打算铸就一柄最锋利的刀,直隶帝王,内镇宫闱,外慑臣子,让贪官污吏再不敢胡作非为。可是段公提醒了我,这柄刀能伤人,便能伤己。”

    “自银枭卫出现后,作奸犯科的人虽然少了许多,但是在朝堂上直言进谏的人也骤减。唯有广开言路才能成就治世,若是因为他们的存在,让天下贤士再不敢给皇帝提建议,那就是因小失大,涸泽而渔了。为了展示诚心,现我将银枭卫赐名为启吾卫,警示他们启光卫明,守护吾国。并当着百官的面摘下面具,从此之后,接受天下人的监督。”

    “银枭。”

    全体银枭卫上前一步,齐刷刷保全:“臣在。”

    “摘面具。”

    太极殿中顿时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呼声,就连容琅都意外地直起了身。

    百余位银枭卫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手伸向面具,某个机关一扣,面具就脱落了。

    他们的真容也展示在全体人眼中。

    看到为首之人的脸,朝臣中许多人惊讶地高呼:“白嘉逸!”

    白嘉逸此时一点都看不到昔日吊儿郎当、风流圆滑的模样,他脸色漠然,任由众人打量。他微微一错眼,就看到了站在文臣前排的萧景铎。

    萧景铎穿着红色的侍郎服饰,隔着人群,和白嘉逸无声对视。

    白嘉逸知道,又是萧景铎赢了。容珂虽然说全部银枭卫都摘下面具,改名启吾卫,可是若是所有人都公开身份,为何要改名?

    银枭卫被一分为二,走到台前的这一批改名启吾卫,而真正的银枭卫,还在暗夜里存在。

    白嘉逸从暗处转到明处,是利也是弊,他如今的地位不亚于锦衣卫指挥使。但他还是心有不甘,萧景铎可以一辈子不公开身份,还能就此升任银枭卫大统领,长久留在容珂身边,但是他,却要和这位聪慧又传奇的摄政长公主,分道扬镳了。

    待朝臣们冷静下来了,容珂才继续说:“来人,赐服。”

    宫人捧着段盘,上面放着黑底银边的特制朝服,旁边还放着三品鱼符。

    内侍捧着一柄诏书上前,唱道:“封白嘉逸为启吾卫首任大统领,武官正三品,赐三品鱼符。”内侍唱完后,笑着对白嘉逸一拱手:“白统领,恭喜。”

    盛极一时的银枭卫在无人得知的时候被一分为二,明为启吾卫,暗为银枭卫。启吾卫官职品级接轨朝廷武官,银枭卫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。容珂为了限制自己亲手创造的情报机构,将其一半转明,改名启吾卫,并留下另一半银枭卫,在内再分左右卫,监督和挟制启吾卫。两卫一明一暗,一公一私,这样才能相互牵制,保证君王耳目不受蒙蔽。

    而银枭卫,从此只能行走在暗夜里,彻底消失在正史之中。

    散朝时,兵部郎中和萧景铎说:“殿下竟然公开了这些影子,还给他们正式的身份。从此十六卫中又多了一卫,也不知是好是坏。”

    萧景铎意外地心情极好,他在心里默默加了一句,不是十七卫,是十八。终于彻底解决了白嘉逸这个政敌兼情敌,萧景铎心中极为畅快。

    皇帝大婚如期举行,容珂在位的最后一道圣旨,便是迁兵部侍郎萧景铎为幽州大都督,并赐承羲侯府世袭罔替。

    世袭罔替啊!在朝为官的公侯们又被惊讶到了,宣朝对王侯的封赏已经非常谨慎,除了开国是那一批公侯,剩下的都是立了大功才有爵位,而且俱是只封一代,到了儿子,便没有爵位可以承袭。就算最受重用的那一批国公们,也大都三代而斩,第三代后能不能继续保留爵位,全看当朝圣人的心思。放眼天下权贵,能世袭罔替的,一个都没有。

    勋贵们一下子都炸了窝,固然萧景铎功勋赫赫,但凭什么是他?权贵们吵吵嚷嚷,坚决不肯同意,就算要封,也不能只封他。

    直到容琅从容珂手中接过传国玉玺,颁布了成宗年间第一道诏书。

    朕长姐乾宁于国有大功,功盖千秋,现封乾宁长公主为镇国乾宁长公主,一应待遇等同亲王,食邑万户。承羲侯护国有功,与镇国乾宁长公主年岁匹配,佳偶天成,现擢其尚公主。

    这道圣旨下来,所有人都闭嘴了。

    公主食邑只有千户,容珂却达到了万户之封,但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应该的。这下乾宁颁布的世袭罔替也可以理解了,萧景铎的后代可以世袭罔替,权贵们不服,但如果同时也是乾宁的子嗣,那就没什么可说了。

    乾宁她当得。

    长安是帝国的焦点,京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情,很快就会流传到外面。洛阳城外的一处小庵堂内,程慧真带发修行,正在自己屋内做每日的晚课,她隐约听到门外走过的香客说:“你听说了吗,前几年带兵围洛阳城的那位承羲侯,已经赐世袭罔替了。”

    “世袭罔替?那岂不是世世代代,子子孙孙,都能富贵不休?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。人生的际遇还真是无法预料,我听人家说,承羲侯小的时候,很不受家里重视,没想到长大却有这番成就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能嫁给他的人,可算是三生积德了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两位娘子说着话远去了,这时候皇帝刚刚大婚,赐婚旨意还未颁布,但是承羲侯的事情,已经传到洛阳来了。

    程慧真亲耳听着门外的香客远走,她低头再看经书,却一个字都看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程慧真望着天苦笑,怪不得她会知道大表兄世袭罔替,原来如此。

    她以为自己得上天庇佑,所以才能重生。可是程慧真拥有第一世的记忆,第二世她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在促使诸事按照第一世的轨迹发生。

    她突然累极,和衣躺在床上,恍惚间她仿佛回到了七岁,那是她刚刚从涿郡上京,还住在舅舅定勇侯府中。

    第二日,庵堂师太见程慧真久久没有出门,她想起京中那位贵人的嘱咐,连忙去程慧真屋中查看。

    推开门,师太看到程慧真和衣躺在床上,面容如生,但是鼻息已经断绝了很久。

    程慧真病逝的消息很快传回长安,容珂住在宫中,从银枭卫手中接过了来自洛阳的纸条。

    看过之后,她就将纸条放在烛火上,烧做灰烬了。

    容珂吩咐银枭卫:“银枭中调了一半的人去启吾卫,你们虽然同出一源,但是一旦分开,就如光和影,不能再混淆。日后,银枭中人隐藏身份,不得公然行走,还有,严禁和启吾卫私下勾结,若有人明知故犯,以背叛银枭之罪处置,杀无赦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我成婚后会离京,到时候我会将银枭卫中的右部带走,左部留在京师,仔细听圣人的号令,如有违抗,我决不轻饶。”

    “属下遵命。”

    容珂又吩咐了很多,终于将银枭卫和启吾卫的事情安排好后,天已经大黑了。

    容珂走到窗前,推开高大的窗户,仰头去看漫天繁星。

    她如今身上已经有婚约,自然不好再住在公主府中,只能搬回皇宫,萧景铎也不能随时随地来公主府看她了。今日星星这样多,不知道萧景铎现在在做什么?

    白嘉逸被转明,银枭卫大统领当然就成了萧景铎的囊中之物。容珂做这个决定时,固然考虑到白嘉逸长袖善舞,善于交际,能更好处理启吾卫和京中权贵的关系,但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。

    她身边最信任的职位,容珂想留给萧景铎。

    没有萧景铎,容珂不会安稳走到现在,同样没有容珂,萧景铎也不会几年间迅速崛起。

    乾宁时代的传奇,缺了容珂或是缺了萧景铎,都无法实现。容珂和萧景铎,一路都在相互扶持,相互成就。

    好在如今,横亘在他们中的阻碍再也不会有了,他们很快就会结为夫妻,同荣共辱。

    .

    帝后大婚在万众瞩目之中举行,皇后初登上后位,身上担负着全朝的期望,她颇感压力。而她封后之后的第一件事,居然是操持乾宁长公主和承羲侯的婚事。

    皇后真的觉得无从下手,于是去试探皇帝的口风:“圣人,长公主下降,要以何等规格?”

    以公主规格显然是不够了,皇帝想了想,说:“比照皇后规格,再重一些吧。”

    这话听的皇后很不舒服,可是没有办法,皇帝都这样发话了,她哪敢违抗。

    镇国乾宁长公主的婚礼,直到十年后还为人所津津乐道。

    那一日,百官肃立太极宫,恭送乾宁公主的銮驾从太极宫出发,一路顺着天子才能走的驰道,拐入靖安坊承羲侯府。皇帝皇后亲自送乾宁公主出宫,诸相随车送嫁,而承羲侯府来亲迎的,也都是三品高官,战场上赫赫有名的大将。

    乾宁公主的嫁妆八人合抬都抬不动,仪仗队点燃的蜡烛,竟然将街边的柳树都烧焦了。出入公主府和承羲侯府的都是公侯将相,鼓乐声直到入夜都不息。

    婚礼遵照古礼,在傍晚举行。等萧景铎终于见到容珂,时间已经折腾到很晚了,而偏偏宫娥们用团扇遮住容珂的脸和身形,没有却扇诗不肯罢休。

    真的是够了。也亏得萧景铎是进士,这才能从催妆到行路再到却扇,一路都不露怯。

    萧景铎耳边是众人的哄笑,不少胆大的官夫人还在给宫娥们出主意,而萧景铎眼中,只能看到一个人。

    她穿着深绿色礼服,坐在重重团扇后,虽然看不到人,但是萧景铎就是知道,容珂刚才笑了。

    周围的喧闹仿佛一瞬间离他远去,耳边似乎传来涿郡的战报声,那是皇帝尚是陈望,一辈子都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乡亲在院外哭喊:“宣国公起兵了!秦王带人攻打涿郡来了!”

    下一瞬间,萧景铎仿佛又站到赵国公府的花园里,那时候的他险些被废掉嫡长子之位,他在回廊上撞倒了一个小姑娘,他问对方:“你是何人?”

    小姑娘面如冰雪,神态高傲。她说:“我叫容珂。”

    乾元八年,主归政天子,降承羲侯。次年,主随承羲侯赴幽州,帝久留未果,无奈允。

    主至幽州,整顿州府,两年之内,边城晏闭,牛马布野,商队井然。一胡商为东突厥所虏,商高呼主名,东突厥人闻之,惊惧对视,不敢造次,竞放之。

    《宣书·乾宁传》

    乾元八年,萧景铎拜幽州都督,掌漠南十州兵马。承安元年,铎携主出长安,赴幽州。时东突厥常扰边,听闻萧景铎至,俱如丧家之犬,再不敢犯幽。都督之名,威震北疆,数十年无敢犯边。

    萧景铎尚镇国乾宁长公主,自降之后,两人举案齐眉,琴瑟调和。幽州常见一夫妇踏雪寻梅,草原纵马,时人疑盖铎与主也。

    承安三年,萧景铎受诏,携主归京,上亲率百官迎之。六月拜礼部尚书。不久,转兵部尚书。

    出将入相,有妻如此,福泽子孙,古之至今,或有人功高盖主,猜忌凋零而终,或有人外事极尽善者,而家宅不宁,子孙不肖。唯萧景铎,福佑双全,概莫如是。

    《宣书·承羲侯传》

    全文完